14:00:18
来源: 半导体行业观察
来源:内容来自「
财富中文网
」,译者:Agatha,谢谢。
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,中国的芯片制造正在进入一个新时代。
众所周知,中国进口半导体芯片的支出比进口石油还高,这说明了中国对外国芯片的严重依赖。
即使是现在,虽然已经耕耘多年,但中国在微型芯片制造方面仍然远远落后于美国,而这些芯片是iPhone、三星Galaxy或华为Mate等手机的动力来源。
但随着中国与美国的紧张关系不断升级,由于英特尔和高通等芯片巨头都是美国公司,可能会刺激中国企业和供应链最终迎头赶上。
半导体硅芯片已经成为技术革命的支柱,为移动电话、电脑、无人驾驶汽车和“智能”设备提供动力。
它们的计算能力每两年就会翻一番(这种工业原理被称为摩尔定律),推动人类进入前所未有的技术大发展时代。
20世纪50年代以来,中国就开始投入到关键零部件的开发。
但事实证明,芯片的制造尤其困难,因为创新成本高、发展快,很难赶上。
例如,2017年,仅英特尔就在半导体研发上投入了130多亿美元。
在中国,国家主导的半导体计划甚至连国内需求都难以满足。
20世纪90年代,一个知名的大规模政府项目尽管资金充足却收效甚微。
然而,随着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和本世纪头十年的对外开放,科技水平又不断提高,国内对先进芯片的需求有增无减。
21世纪初,中国再次试图通过行业改造来刺激创新:
大规模私营化、引入税收优惠、提供新的资金。
但这些努力基本上也徒劳无功。
麦肯锡研究半导体业务的管理合伙人克里斯托弗·托马斯表示,事实证明,中国的半导体投资规模太小,而且过于分散,无法对全球市场产生重大影响。
寻求自给自足
2015年,中国政府推出了另一项计划,发布了一系列以科技为重点的政策目标,名为“中国制造2025”,目标包括2020年实现半导体自给率达到40%,2025年达到70%。
随之而来的是大量针对该技术的投资承诺,例如10月宣布的300亿美元半导体基金。
*免责声明:本文由作者原创。文章内容系作者个人观点,半导体行业观察转载仅为了传达一种不同的观点,不代表半导体行业观察对该观点赞同或支持,如果有任何异议,欢迎联系半导体行业观察。
今天是《半导体行业观察》为您分享的第2146期内容,欢迎关注。
推荐阅读
半导体行业观察
『
半导体第一垂直媒体
』
实时 专业 原创 深度
识别二维码
,回复下方关键词,阅读更多
中美半导体|AI|台积电
|英伟达
|
ASML
|
RISC-V
|
EDA|松下
回复
投稿
,看《如何成为“半导体行业观察”的一员 》
回复
搜索
,还能轻松找到其他你感兴趣的文章!